【新华悦听】走进语言学家吴宗济的百年人生
2025-05-07 10:33:38 来源:新华网
新华悦听,值得一听。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大学生品读人李昊。
70年写下50多篇学术论文10部被奉为“语言学科圣经”的经典著作,还破解了15种汉语言声调的“密码”!他是吴宗济,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他做出的学术贡献却应用在每个人的生活日常当中。如今科大讯飞方言识别覆盖288座城,AI语音助手全球装机超过10亿,背后是这位老人的学术助力。让我们跟随这本《我的百年人生 吴宗济口述史》走进他的传奇人生。
我是吴宗济,1909年出生在山东济宁,小时候我的生活还算过的不错,但长辈们对我的教育可一点都没放松。五岁那年就我让在私塾里摇头晃脑背古文,枯燥的生活没有抑制住我爱探索的天性,但也没少挨打。
有一次,我迷上了发条小车,那玩意自己能跑可神奇了,我就琢磨着,能不能让它跑得更快、更远呢?我就在家里捣鼓起来,拆拆装装忙得不亦乐乎。结果一不小心,小车“嗖”地一下飞了出去,把天花板撞出了个大窟窿!我爹回来一看,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但我看他那眼神儿里,也藏着几分无奈和好笑。这件事啊,成了家里的一个笑柄。但你们知道吗?就是这份对什么都感兴趣的天性,让我这辈子都没闲着。学过音乐,参加过军乐团,看过电影,还投资过电影公司。仔细想想这些经历啊,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还记得我考进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最后一试:听完一首钢琴曲后,用五线谱把这首曲子记下来。军乐团和小时候跟着父母学习音乐的经历,这时候啊可派上大用场了。那些音韵学比我扎实的考生,在这一试上都吃了亏,不少人甚至交了白卷,但我却觉得如鱼得水。就这样,我凭借这份“歪打正着”的优势脱颖而出,成了赵元任先生的助手,跟着他四处调查方言。我们一起跑遍了西南的山山水水,住过茅草屋,点过油灯,条件啊虽然是艰苦了些,但这心里头却是充实的。
原本以为我会在这里做一辈子我喜欢做的事情,但一次特别小的争吵让年轻气盛的我负气出走,在战乱年间四处奔波。做过运输统制局的工作,也清理过敌产,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温饱。直到夫人去世,我再也无所牵挂,我给在史学所的老师罗常培写信,希望到回到那里工作,去追求我内心当中所热爱的事业,也就是这个决定让我成为我想要成为的人。
回到史学所后,我踏上了漫漫寻音路。在捷克我看到了上千册民俗风俗活动的画册并附有录音;在东德,我见到并熟练运用新式录音机;在瑞典我看见了各种各样新鲜的实验仪器。10个月的游历让我对世界语言学有了新的认知,也对研究国内语言学充满了信心,正当我准备大展拳脚,大干一场的时候又遇到了特殊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我终于回到了研究所。那时候,我已经是古稀之年了,但心里那团火还没灭。我带着学生们,对汉语语音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的成果啊,为中国的人机对话技术、为“科大讯飞”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我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这段旅途走到这里差不多就要到尾声了,在这段旅途中我们一起经历了吴老先生的欢笑、泪水、成功与失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学术的追求,以及那些看似不务正业的经历成为了他人生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我的百年人生:吴宗济口述史》
吴宗济 口述,崔枢华 记录、撰文,鲁国尧 策划、作序
商务印书馆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吴宗济先生极具传奇色彩的百年人生。吴宗济出生于清末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的几位长辈已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他自己的百年岁月更是续写了精彩纷呈的人生传奇。他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后又考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从此踏上漫漫“寻音”路。他走的这条路可谓一路荆棘,人生命运也是一波三折。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后,已是寿登古稀的老人,才得以全身心地从事自己的专业研究,并奇迹般地屡有重大创获,取得了不起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