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映人生宽大道 卷含智慧远长天——读《大道宽宽》有感-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5/08 11:26:52
来源:新华网

书映人生宽大道 卷含智慧远长天——读《大道宽宽》有感

字体:

  北京大学工学院书记陈威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一部优秀的作品往往能激荡起读者心中的层层涟漪,而《大道宽宽》正是一部将深邃思想与丰富情感巧妙融合的佳作。它似一盏明灯,在平凡的岁月中照亮了读者的心灵旅程。这部作品不仅承载着作者毕生的智慧与心血,更以独特的方式传递出无尽的力量与深刻的启示。

  书中传递的力量与读者启示

  《大道宽宽》是一部充满力量的作品,它传递给读者的是一种坚韧不拔、谦逊好学、高洁独立的精神力量,犹如“岁寒三友”般令人难以忘怀。

  松之坚韧:在困境中坚守自我,绽放生命光彩。故事的主人公君成,出生于“滕小国”的偏远农村,成长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姓家庭。他的童年充满了艰辛与磨难,生活的重担早早地压在了他的肩上。然而,君成并未被困境所击垮。参军后,他被分配到了条件最为艰苦的坑道工程连,执行着最危险的任务。从一名普通的战士到班长、排长、连指导员,他一路披荆斩棘,每一步都充满了坎坷与挑战。面对着恶劣的环境和艰巨的任务,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贫瘠的土地上深深扎根,在陡峭的悬崖边顽强生长。他没有伶牙俐齿,却有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能够“啃”动坚硬如铁的石头。他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种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坚守自我的精神,如同松树一般,经受着岁月的洗礼和风霜的考验,始终屹立不倒。它启示着我们,无论生活给予了怎样的境遇,无论面临着怎样的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坚守内心的信念,以坚韧的毅力去面对挑战,努力在困境中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竹之挺拔:以谦逊之姿,逐知识之光。君成的一生,是对知识不懈追求的一生。他善于向高人学习,他说:“生命中的贵人,不一定是你身边最好的朋友,也不一定是你最喜欢的人,但他一定是具有正能量的智者。也许他看似一个微不足道的善意指引,就能改写你的命运和人生轨迹。”他善于向书本学习,他深知知识的力量,无论身处何地,无论环境多么艰苦,他从未放弃过学习。在部队的工具杂物储藏室里,他借着昏暗的十瓦灯光苦读;在指挥学院的图书馆中,他头顶着长棍灯、吊风扇,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他的求知欲如同竹子般,有着顶破天花板的毅力,有着生长拔节的力量。这激励着我们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以谦逊的态度去学习,以顽强的毅力去探索。

  梅之高洁:守气节明志向,存独立之品格。在纷繁复杂的人生舞台上,君成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气节和独立人格。书中那句“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正是这一品格最具象的体现。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为名利所动,保持着一颗纯净而善良的心。小时候的君成受到二娃子欺负,他“聪明”地进行了报复,但被母亲狠狠批评,拉去二娃子家道歉。母亲的善良奠定了君成的品行底色。在之后的人生里,发生了很多伤害过主人公的事,但君成没有选择报复。无论是对待同学、老师还是乡亲,他都以真诚和善良待人,即使面对不公,他也是把愤怒转化为成长的养分。在感情的道路上,他也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对胡敏丽、周丽云以及晓桔,他都有着真挚而纯洁的感情,即使历经波澜,也始终不渝。他的这种正直与善良,如同梅花般高洁,不染尘埃,散发着迷人的芬芳。这种品质不仅让他在困境中得到了他人的帮助和支持,更让他在成长的过程中赢得了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这启示我们,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和精神追求,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不迷失自我,保持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追求纯净而美好的生活。

  《大道宽宽》以主人公张君成的半生跋涉,铺展出一条“心宽路远”的人生哲学,用一生的经历向读者传授了一套心法和一套智慧。

  首先是一套心法:书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特别是儒释道思想,为读者打开了一扇心灵修行的大门。

  一是相由心生,不变应变。内心的坚持,品质的塑造是决定人一生的。从君成儿时母亲的教导,到动乱时期对信念的坚守,再到工作中的不懈努力,他的性格始终如一,他的选择始终如一。那就是坚持“走正道”,即便造化弄人,他也从未想过走捷径。性格决定行动,行动改变命运,成长之道又是修行之道。这种不变的坚持,让年代的动荡,事业的起伏,都能成为成长的助力。

  二是境随心转,变应不变。人生的处境我们永远没法选择,君成在成长中遭遇了很多不公。从军因为没关系被淘汰,连队高考名额被抢占,转干的可能被磨灭,每一次都是天塌的感觉,让人揪心。但他学会了自我疗愈,转换心态。王阳明“心外无物”的论断并非否定物质存在,而是指出事物的意义由心赋予。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诗句,正是心境改变环境解读的典型例证。这种主观认知的可塑性,使客观环境成为承载心灵能量的容器。

  三是心生万物,变中开新。命由心造,福自我召。人生真正的突围,在于坚持热爱、找到本心、跟随天性,持续做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让兴趣锻造出成长的“第二曲线”。君成的军旅生涯,从扛枪的士兵到执笔的记者,从田间少年到战略部队的宣传骨干,君成的每一次转型都是在文字中重构生命的坐标系。当世俗以“有用无用”丈量理想时,当内卷浪潮裹挟众生时,君成的故事对当代年轻人而言更具意义。他的坚持证明了:真正的价值往往诞生于“无用之事”,人生的丰盈不在于单一路径的登顶,而在于永不停歇的自我重塑。

  其次是一套智慧:这本书是凝结作者人生成功智慧之作,他用君成命运褶皱中无数次破壁的经历,深刻、生动地向读者讲述了教育、人际、管理、的智慧。

  一是教育层面。书中描述了君成成长成熟成功的过程。这既是个人抗争成长的史诗,又是剧烈时代变迁中觉醒青年的写照。这部作品阐述了教育的本真和真谛,那就是唤醒自己的潜能和力量。无论是在农村、在坑道,当身边人都困于“读书无用论”时,他不断以知识充实自身,种自我启蒙式的教育,让他始终以“学徒心态”面对世界,最终将生活本身变成终身课堂——真正的成熟,是永葆对未知的饥渴。

  二是人际层面。以真为舟,渡人渡己。张君成的人际智慧,始终以“真”字为锚。不因利益而虚伪,不因权势而谄媚。真诚地对待家人、同事、爱人,真诚地对待身边人和远方的人,用真诚搭建起友谊的高墙,用善良编织出人与人之间紧密的纽带。这种力量穿透了世俗的迷雾,让人们看到了人际交往中最为纯粹的本质。他实际行动践行着那句“把每段关系都当作百年老树的年轮来养,自然能经得起风雨。” 正是这种超越功利计较的真诚,让他在人生众多关键处,总有助力从四面八方涌来。这种赤诚的处世哲学,让批评者变成同行者,让竞争者化为合作者。

  三是管理层面。君成是一位杰出的管理工作者。他的军旅生涯,每一次都扮演着“救火队长”的角色,总能化腐朽为神奇。在担任班长、连队指导员时,张君成生动阐述了“带兵四法”:抓纪律、抓人心、抓带头、抓调研,用四把钥匙开千把锁。他将制度刚性与人情温度熔于一炉,如同书中所述:“带队伍不是驯马,而是点燃火把。”这也是管理工作的真谛所在。

  四是战略层面。在断崖处架起一座桥,是人生突围的诀窍。君成始终有种智慧,就是能战略的看待人生的进展,抓住未来战略性的决胜关键,从当前开始储备飞跃的力量。他在个人层面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二炮修筑坑道的工程中锤炼写作本领,最终实现人生的“突围”;治军方面,他意识到军队转型需要“拿笔能写、扛枪能战”的复合型人才,后来在军中得到推广,打造战士成长的第二曲线。君成用半生实践证明了:“真正的战略格局,始于热爱赋予的穿透周期的眼光与破界重生的勇气。”

  适合推荐的群体及影响

  《大道宽宽》是一部优秀的跨越年龄的启示录,它像一面多棱镜,让不同年龄的读者都能从中照见自己的影子——青年汲取力量,中年悟其智慧,暮年找回青春。

  青年:在“闯”字里炼出人生旷野。君成的青年时代,是一部“不服输”的狂想曲。出身贫寒的他,白天割草喂牛,夜晚偷读《三国演义》,煤油灯熏黑鼻孔也不肯合书;参军后扛着枪杆练体能,攥着笔杆写文章,在战友鼾声中完成数十万字手稿。他忧国忧民、心系大义。面对苦与累、生与死的考验,他敢于冲锋在前,成为新兵典型。在提干后大刀阔斧开展作风纪律整顿。被选调到宣传部后,深入戈壁沙漠、边防哨所、抗洪一线,写出许多有重要影响的新闻稿件和内参稿件,成为一名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新闻工作者。这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冲劲,和家国感召下的大义,恰是当代青年最需要的“闯关秘籍”。这也正印证了那句,“青春不是荷尔蒙的躁动,而是把锋芒磨成灯塔的修行。”

  中年:在“渡”字里修得人生长河。步入中年的张君成,褪去了年少轻狂,却淬炼出更厚重的智慧。面对接二连三的事业打击:任副排长时提干名额被临时调换,尚未恢复又得知提干政策改变不再从士兵中提干,万念俱灰。最终在医院的救治和自我的疗愈中再次找到不屈的灵魂,历经磨难终于迎来提干的机会和人生的转折。君成的人生经历精准戳中了这个阶段的生存真相:真正的成熟,是不断地在理想与现实间架起渡桥,人生的道路方能越走越宽广。

  暮年:在“忆”字里重回青春。当暮年读者展开《大道宽宽》的扉页,就会触碰记忆深处的燃情岁月,让沉淀半世纪的铁血记忆重新沸腾。那些关于青春、关于爱情、关于理想、关于奋斗、关于时代的点点滴滴,都能在自身的经历中找到共振的频率,在暮年时间滤镜的晕染下,连曾经的苦难都镀上了理想主义金边。由此,张君成的跋涉,成为时光显影液,证明青春并未流逝,它只是转化为更醇厚的存在形态,愈经岁月磨洗,愈显深沉透亮。

  “大道宽宽”不仅是张君成走过的路,更是他留给每个年龄段的通关文牒——青年读它,学会在黑暗中凿光;中年读它,学会在琐碎中沉淀;暮年读它,学会在回忆中重生。或许这就是文学最伟大的魔法:它让所有追逐星光的人,终将在同片夜空下相遇。

  小说写作方法的创新与特色

  《大道宽宽》在写作方法上展现出了独特的创新与魅力,与传统小说相比,具有诸多新颖之处。

  1.既经典又新潮。“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体裁与叙事方面,《大道宽宽》巧妙地融合了中国古典小说章的回体与开篇诗,每一章节的开篇诗,让读者在阅读正文之前,便对即将展开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期待。同时,小说在叙事观上借鉴了《平凡的世界》的历史观,将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变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人物塑造上,《大道宽宽》融合了保尔·柯察金式的气概与简·爱的情感执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在爱情、友情和亲情面前,毫不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融合创新,使得小说既具有古典韵味,又充满了现代气息,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2.既真诚又主流。“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人性的深度挖掘与真实呈现,是《大道宽宽》的又一重要特色。与传统小说中单一的英雄人物形象不同,主人公君成是一个有血有肉、立体真实的人物。他并非十全十美的圣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在面对困难时,他会感到迷茫和困惑;在与人交往中,他也会遇到矛盾和冲突。然而,正是这种真实,让君成的形象更加丰满和鲜活,让读者能够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产生强烈的共鸣。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君成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能够深入他的灵魂,感受他的喜怒哀乐。这种对人性的真实呈现,不仅反映出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性的本质和弱点。

  3.既质朴又华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大道宽宽》的语言风格质朴华美并重,独具特色。一方面,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方言和俗语,使语言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例如,书中使用的一些农村方言词汇,形象地描绘出了农村生活的场景和人物的性格特点,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禁会心一笑。另一方面,文中也不乏华美的诗词和哲思之笔。作者在适当的时候引用诗词,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也更好地表达了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同时,文中的哲理思考更是为小说增添了深度和内涵。在描述君成面对困境时,作者通过简洁而深刻的哲理语言,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和智慧。这种质朴与华美的完美结合,使得小说的语言既贴近生活,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生活的质朴与真实,又能领略到文学的魅力与智慧。

  4.既现实又奇幻。“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大道宽宽》在传统与创新的交融中,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现实与奇幻的交织,为小说增添了神秘色彩与无尽遐想。海大爷这位神秘人物的出现,照亮了主人公君成的成长之路,也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这种神秘感引发了读者的无限遐想,使读者迫不及待地想要探寻故事背后的真相。书中设置了“过白”章节,这些章节与主线故事紧密相关,却又相对独立,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元的世界。这种现实与奇幻的结合,既丰富了故事的内容,又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书中还以“五台山”的意象首尾呼应,开头描述过少年君成迷茫时期曾与好友约定上五台山,结尾处又留下了“问根,五台上寻!”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象征心灵归宿,呼应“寻根”主题,强化寻道与顿悟的哲学内核,隐喻主人公精神追寻的闭环结构。

  《大道宽宽》以其真实的成长体悟、独特的写作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文学的星空中闪耀着光芒。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具有深刻的人生价值,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读,反复回味。正如书中引述《西游记》的隐喻——取经之路从无坦途,只有心宽才能路远,唯有心向阳光,才能路途明亮。这或许正是“大道宽宽”的真谛:路的宽度,永远与心的维度同频共振。大道宽宽,可读可思可琢可悟可借可用可传也!

【纠错】 【责任编辑:李世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