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生活的主角,每個人都是時代的主角。今天我們關注的主角是他們——鄉(xiāng)村電影放映員。
1
說起看電影,似乎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著屬于自己的經歷和故事。
年輕人的第一反應通常是“哪家影院的3D-IMAX效果好”“逛街吃飯看電影約在哪里更方便”“新上映的電影有我的偶像”“喜歡的IP改編的電影終于上映了”等等……
而父輩們則通常會聯想到露天電影——這個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流行的生活方式,曾給他們不太富裕的生活帶來過很多美好的回憶。
那時鄉(xiāng)村電影放映員是特別受歡迎的職業(yè)之一,他們拉開幕布,啟動放映機,“點亮”銀幕,為人們帶來不一樣的“光影世界”。
視頻中的雷良斌就是湖南臨武的一名鄉(xiāng)村電影放映員。46年來,他平均每周5次帶著電影機奔波在幾十個偏遠山區(qū)村莊。在放映的路上,他背著器材最遠曾步行20多公里,用壞過板車、自行車等多輛運輸工具。
隨著電視、網絡的普及,雷良斌的觀眾越來越少,但是他依舊在堅持。他說,有些老人甚至幾十年沒出過山,看電影更是難得,“我不能拋棄他們”。
2
放電影的小伙子成了放電影的老大爺,像雷良斌這樣堅持了數十年的鄉(xiāng)村電影放映員還有很多,他們大多已經上了年紀,至今仍穿梭于大大小小的鄉(xiāng)村中,只為“給老百姓帶去快樂”。
鄉(xiāng)村電影放映員們從肩挑手提到騎三輪開汽車,放映機從8.75毫米、16毫米、35毫米到智能投影儀,從一部電影換三四盤膠片到數字化放映……他們的從業(yè)經歷也見證著數十年來中國農村電影事業(yè)的發(fā)展歷程。
“優(yōu)質的電影可以讓人感到快樂,不僅生活多了色彩,更令百姓有了期盼?!苯魇∮诙伎h寬田鄉(xiāng)的一名鄉(xiāng)村電影放映員曾紀連說。雖早已退休,他依然放不下電影放映這份工作。
2018年10月30日,寬田鄉(xiāng)山下村的百姓在觀看曾紀連為他們放映的電影。 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進文化惠民工程,保證“一村一月一場電影”,并發(fā)放補助。“城市里的大片新片,農村都能看到?!卑不帐“霾菏泄替?zhèn)縣石湖鄉(xiāng)公益電影放映員萬里這樣說。
“聽到音樂聲,孫子就拉著我過來了。我小時候就喜歡看露天電影,一群人在一起看熱鬧?!毙荜P保和他的兩個孫子是萬里“露天影院”的??停f自己和孫子每場都不會缺席,這為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樂趣。
3
電影不僅是一種休閑娛樂方式,也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通過電影來傳遞價值觀可以說是“潤物細無聲”。
我國在每個時期都出臺過相應的政策來支持電影產業(yè)、尤其是農村電影事業(yè)的發(fā)展。
從1949年到1952年,農村放映單位從無到有,達到696個,改變了舊中國只有大中城市有電影院的狀況,讓電影放映隊進入農村,開始建立城鄉(xiāng)放映網。
到2010年底,全國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的公共放映服務目標基本完成,解決了農民群眾看不到或看電影難的問題。
“十三五”時期,中國電影市場呈現出積極健康、蓬勃發(fā)展的良好局面。截至2019年6月,農村數字電影訂購突破1億場,觀影超200億人次,6.2億農民享受到了農村電影發(fā)展這一文化成果。
2021年9月18日,在常寧市塔山瑤族鄉(xiāng)東江村,公益電影放映隊隊員在搭幕布。新華社發(fā)(周秀魚春 攝)
2017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yè)促進法》正式實施,在法律層面明確了國家加大對農村電影放映的扶持力度,由政府出資建立完善農村電影公益放映服務網絡,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資農村電影放映,不斷改善農村地區(qū)觀看電影條件,統籌保障農村地區(qū)群眾觀看電影需求。
“十四五”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推動農村電影放映優(yōu)化升級”,為今后一個時期農村電影放映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
4
2021年8月10日,山西省柳林縣三交鎮(zhèn)高家焉村,村民在觀看露天電影。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鄉(xiāng)村電影放映員職業(yè)雖小,卻為所到之處的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快樂。支撐他們走下去的,不就是這種滿足他人精神需求的喜悅感么。
雖然同行者已漸漸老去,但傳播快樂是一份永遠不會過時的事業(yè)。等這代年輕人成了父輩,下一代們又會講述怎樣的光影故事呢?
?
監(jiān) 制:朱永磊 安傳香
策 劃:李潔瓊
文 案:李 童
視頻制作:馮文雅?
延伸閱讀: